本文转自:乌兰察布日报口碑最好的配资平台
“无边界学习”指打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,通过线上线下融合、学科交叉等方式拓展学习场域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,这种模式既带来机遇,也面临特殊挑战。
一、核心挑战:教师传统能力体系面临重构
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领域,教师传统能力体系正面临全面重构的核心挑战。课程整合能力不足首当其冲,教师需打破学科壁垒,将法治案例与生活事件转化为适龄学习资源,然而因跨学科设计经验匮乏,常陷入实践困境,受单一学科知识结构束缚,难以系统设计融合科学探究与法治意识培养的活动,致使教学内容的碎片化。技术应用能力滞后同样成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瓶颈,教师对最新AI工具操作能力欠缺,难以灵活运用技术优化教学,技术快速更新与教师自主学习间的矛盾加剧,部分教师存在“技术恐惧症”,担心错误操作影响课堂秩序,这种能力断层使技术赋能教学的潜力受限,数字化工具易沦为形式化摆设。此外,动态评价能力缺失严重制约无边界学习成效落地,难以形成“以评促学”的闭环管理。
二、能力升级方向:从“传授者”到“学习生态架构师”
在“无边界学习”的创新实践浪潮中,课程开发如同构建精密的教育生态系统,需要在开放性与适切性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,而资源分级过滤器与校本资源包正是实现“有边界的无边界”设计理念的关键利器。资源分级过滤器犹如一位智能的教育导航员,它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,对海量法治教育资源进行精准筛选与分层标注。校本资源包则是对资源分级过滤器筛选结果的进一步整合与优化,它紧密结合学校的地域文化、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。
三、支撑体系:制度保障与专业发展
为系统推进“无边界学习”,需构建校本化制度框架与教师发展双轮驱动机制。在学校层面,通过设立无边界教研组打破学科壁垒,由道德与法治、信息科技等不同学科教师组成跨学科团队,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。在教师层面,聚焦能力研修核心:其一,开展跨学科课程设计工作坊,指导教师运用“逆向设计”法整合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任务;其二,实施教育技术伦理决策训练,通过案例研讨强化教师对数据隐私、内容筛选的敏感度。
参考文献:
[1]陈亮.赵婷.数字化时代下课程资源的智能筛选与整合——以人工智能辅助教育资源分级为例[J].中国电化教育,2024(5):102-108.
[2]张驰.刘梦雅.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课程资源分级筛选与应用策略[J].教育理论与实践,2023,43(23):55-58.
兴和县明德小学 斯琴 扎拉嘎胡
兴和县教体局 许文清
[手机扫一扫]口碑最好的配资平台
顺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