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鲁晚报.齐鲁壹点李梓博张文珂
县域经济一直以来都是城市拼经济的主战场。
因为潜力大、韧性强、支撑作用突出,所以对淄博来说,工业之外,县域同样也是经济的重要底盘和基石。
以沂源为例,从农业主导,到工业崛起成为支柱,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100万元增加至现在的380.2亿元。工农两条线同步推进,沂源已经成为山东山区县发展的一个典范。
沂源的这种进化,为淄博经济底盘的进一步筑牢增添了动力。不过,在城市竞速的当下,淄博经济显然还需要更多更强劲的底盘出现。
进化
瑞阳制药,是沂源进化的一个典型案例。
1966年,山东新华制药(000756)厂第四分厂在沂源开始动工建设,四年后更名为山东沂蒙新华制药厂。1998年,山东沂蒙新华制药厂改制为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,这是瑞阳制药的前身。
起步之初,生产设施陈旧简陋,企业经营难以维持,甚至发不出工资。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,瑞阳制药艰苦创业,硬是在山区打造了一个现代化的制药企业。
截至目前,瑞阳制药已拥有三个厂区、37个现代化生产车间,可生产原料药、胶囊剂、颗粒剂等18个剂型、近430个品种规格的产品,并位居2023年度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第63位。
种种成绩的背后,是瑞阳制药一步一个脚印,从最初一个小厂开始,发展到如今成为沂源新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。
瑞阳制药是个体案例在沂源上演的发展“变形记”,也是沂源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,更是沂源发展进化的典型代表。
而依托瑞阳制药、山东药玻(600529)、鑫泉医药等头部企业,沂源新医药产业规模目前已经达到191.47亿元,并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。
事实上,从划归淄博之后的这段发展历史来看,整个淄博恐怕没有哪个区县,比沂源的底子更薄,基础更差。沂源是典型的山区县、农业县,这样的形势下,发展的困难可想而知。
然而就是在没有资源、没有优势的情况下,沂源人凭借不服输的精神,敢闯敢干,一代接着一代干,才有了今天的局面。
尤其是工业方面,沂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造,随后一大批企业发展起来,汇源果汁也从沂源走向世界。
山东药玻、瑞阳制药、鲁阳节能(002088)等企业从作坊式工厂发展为行业龙头,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100万元,扩量至现在的380.2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新医药与新材料成为沂源经济的两大底盘,产值分别达到191.47亿元、131.5亿元。而沂源2024年GDP为379.1亿元,两大产业占到了GDP总额的85%,真正起到了“压舱石”的作用。
而作为山区县,沂源县经济呈现出“小而美”的趋势,2024年实现GDP379.1亿元,同比增长7.6%,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、“四强”产业增加值占比,均位居全市第一。
对此,沂源县委书记张涛在一次全县大会上曾表示,从过去的积贫积弱,到现在的蓬勃向前,一代又一代沂源人接力奋斗,拼出了产业转型升级、扩量提质的新动能,拼出了城乡改头换面、活力迸发的新气象,拼出了群众安居乐业、幸福安康的新生活。
突破
经济的增长潜力在区县,短板弱项也在区县。
以苏州为例,苏州强就强在县域。数据显示,作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,2024年完成GDP2.67万亿,增速6.0%,位居全国第六。
其实,苏州能一直维持经济的强劲,离不开各个区县的努力。从苏州10个区县的GDP的情况来看,昆山以5380亿元,占苏州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20%,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。
齐鲁晚报.齐鲁壹点查阅官方统计数据发现,昆山GDP在2004年就达到570.69亿元,首次成为全国百强县第一,到现在,昆山已经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一名。昆山的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了大多数地级市的经济总量,由此成为苏州经济的最强支撑。
排名第二苏州工业园区,2024年GDP为4002.43亿元。即便是排名苏州最末的姑苏区,其2024年的GDP也达到了1000亿元级别。
而从省内来看,青岛、济南、烟台是山东经济的前三强,2024年GDP分别为16719.46亿元、13527.60亿元和10782.83亿元,合计占全省经济总量的四成以上。
无论是青岛还是烟台,经济强的支撑同样是县域。
以青岛为例,2024年,其GDP超千亿的区县达到10个,西海岸新区更是超过5000亿,占青岛经济总量的30%以上。这也是山东省唯一GDP总量超过5000亿的区县。全省GDP排名前20的区县,青岛就占了7个。
临沂2024年GDP为6555.79亿元,其中县域贡献3652.20亿,占比过半。
苏州、青岛、临沂的案例无不印证:县域强,则区域强。
回过头来看淄博,以2024年的数据来看,淄博排名最高的张店区(含高新区、经开区)GDP为1472.1亿元,位列全省第13位。
而若不含功能区,淄博经济体量最大的区县是临淄区,GDP为936.2亿元,从这一指标看,临淄区是淄博经济的发动机。但是,作为淄博经济第一区的临淄区,2024年GDP仅位列全省第33名,占淄博经济总量的比重也只有19%。
排名第二的桓台县2024年GDP为723亿元;排名最后的高青县GDP仅为254亿元,仅占淄博经济总量的5%。
不难看出,淄博经济的短板弱项,其实就在县域。无论是增速还是规模,淄博都缺少大而强的区县引领。
沂源是一个特例,2024年沂源实现GDP379.1亿元,占淄博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至7.76%。而10年前的2015年,这一数据停留在为5.9%。
十年间,虽然仅从5.9%增长到7.76%,但客观来看,作为山区县,在底子薄、基础差,天时地利都不占据的情况下,沂源坚持工业和农业两手抓,步步为营,已经非常不易。
沂源不仅没有给淄博“拖后腿”,甚至还催生了许多亮点。比如,曾经同时有6家上市企业,创造了资本市场的“沂源现象”;比如,沂源多家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龙头。
更重要的是,沂源拼经济的姿态,也正是淄博突破发展的动能所在。
发力
2024年,淄博实现GDP4884.08亿元,同比增长5.5%,勉强保住了全省第七的位置。
但是,客观上来看,淄博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下降了54.7%,利润率只有2%,2024年淄博用电量下降3.7%。淄博经济依旧面临不少困难。
全省来看,曾经的标兵烟台,已跻身万亿GDP俱乐部,潍坊则突破8000亿元大关;曾经的追兵临沂、济宁则分别领先淄博1671.72亿元、982.92亿元,菏泽与淄博的差距已缩小至81.5亿元。
更为不利的是,作为化工大市,淄博的工业经济遇到很大困难。
但越是困难的时候,淄博就越需要有担当的区县挺身而出。
对淄博来说,当前的重要任务,一方面要让经济底盘更稳固,另一方面要扩大底盘规模,进一步提升经济整体实力。
其实,淄博已经意识到了县域的短板,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持续用力。
2023年,淄博出台《关于统筹推动和大力发展区县域经济的意见》。《意见》提出,大力发展区县域经济,要坚持全市一体、全域统筹,并明晰了各区县主体功能定位,围绕产业定位,支持各区县集中培育2—3条优势产业链群。
产业兴则县域兴,县域活则全盘活。各具特色、全市统筹,这是淄博县域发展的基调。
经济体量大的区县,比如临淄区,桓台县、高新区等,要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,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入手,要进一步巩固优势,延长产业链。
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区县不能安于现状,更不能“拖后腿”,要结合自身优势,取长补短。
还是以沂源为例,今年沂源继续延续拼经济的工作要求,提出“七个提级跃升”和“八个更大突破”坚持工业立县、农业富民、城市更新同步推进,进一步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。
在工业经济方面,沂源提出聚焦“老树新芽”、技术改造、招商引资“三驾马车”,推动工业经济发展。
具体来说,就是:以沂源经济开发区为核心,推进“1+3+N”园区发展;进一步做大新医药、新材料两个产业集群,做好延链强链。
比如卓意玻纤,年产8万吨ECER玻璃纤维生产线达到“数字化”先进水平,实现了当年投资、当年投产,生产线均实现了生产智能化、管理信息化、运营网络化,达到了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。
而山东药玻、瑞阳制药等一批骨干企业也都在建设新的项目。
来自官方的消息是,4月19日,包括沂源化工园区在内的省内5家化工园区扩区获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,这进一步为沂源留足了发展空间,也为其产业规模的扩增奠定了基础。
工业之外便是农业。沂源官方正在实施果业振兴计划,目的是在促使种植技术实现迭代升级的同时,进一步拉长产业链,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,从而让农业从小而散走向大而全。
时间是最好的印证标尺。将沂源进化的这些案例网络配资门户,放到拼经济以及筑牢经济底盘的当下,其意义就变得愈发明显了。
顺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